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替汉 > 第二十章 何为兵者

第二十章 何为兵者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枞阳县外某处,孙军营帐。

在到达枞阳的当日,孙翊除了安营扎寨,第一时间就是派出了斥候打探李术军情。

因为李术的封闭郡境,导致庐江郡内有些军情传递不出来,而先前吴县派往庐江的探子打听到的消息也很有限。

孙翊之前只知道李术封闭各县县门,以及能战兵马大约在一万左右,其余都是守城的民兵。

有些更具体的军情是要大军进入庐江境内后才能更好打探的。

李术虽然封闭了县境,并且逮捕驱逐了忠于孙氏的官吏。

但凡事无绝对,李术封闭不了乡里,而且对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乡里地方豪族李术可没有下手。

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乡老在孙翊大军未来前,当然是对李术效忠的。

但当孙翊派出斥候与其接触后,告知其孙翊大军到来后,这些只为家族利益考虑的人精的心思也就动摇起来了。

肯定不至于说立马就效忠孙翊为马前驱,但也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,对孙军释放善意透露出一些消息。

毕竟不管江东局势如何,如今明面上孙翊拥有六郡,而李术只有一郡,孙翊的整体实力更为强大这是肯定的。

李术想让庐江郡为一个整体共同抵抗孙翊,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做到的事。

曹操奉迎天子占据大义,本人权谋魅力又都是超一流水准,结果官渡之战时,他那方的臣子暗通袁绍的单位是以百计数的,曹操都无法做到的事,李术何德何能为之。

当然了,孙翊不求庐江郡内有谁主动暗通他,只要透露一些消息来就好。

如果不透露?孙翊派出的是斥候队,一队百人,他们可是带着刀去的。

至于乡里的豪族是否知道一些军情,这是毋庸置疑的,天下任何郡县中的基层官吏大多就是从这些乡里豪族里择取的。

至于他们告密,告就告呗。

反正他们派人前往皖县最快也要两三天,那个时候孙翊的一万大军也许早就主动出现在李术的面前了,两三天时间,孙翊可耗不起这个时间。

孙翊为了军情的完整性和准确性,分别派人不同地域的几个乡,然后斥候将得到的军情送回后交给吕范。

吕范甄别互相验证后,择取有用的作为正式的军情报给孙翊。

这也是这时候通用的打探敌方军情,势力情况的方法,毕竟这时候没有百度百科,也没有热搜,总不能叫斥候跑到敌方君主面前当面问他吧。

最好的信息来源就是这些乡里豪族……

在得到吕范整理出的李术军的军情后,孙翊感到颇为头疼。

先期孙策让李术镇守庐江时,因为庐江为军事重镇,因此给了他一万大军,这一万大军战斗力虽不如吴县外的中军,但也相差不远。

后来李术决意反叛孙翊,不仅在各县征召民兵,为了保证各县的守卫力量不太薄弱,从这原来的一万大军中分出五千分镇各县。

由这分镇各县的正规军为守城中坚,辅以民兵守城,以达到加强各县防务的目的。而剩下的五千大军则守卫皖县,由他亲自指挥。

其余各县的守城兵卒两千到三千不等,如今庐江郡的守卫总兵力约为3万。

这与之前得到的庐江郡加上民兵总数为2万人这个军情相差太多,这意味着庐江每个县的守卫力量要比之前预估的更强!

李术的应对方略说来无非八个字,坚城据守,拖时待机。

李术的应对方略可以说是很朴实,一旦吕范汇总出李军的军情后,稍微有点作战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。

只是应对方略虽然朴实,却正好命中了孙翊的七寸。

李术想拖时间,但是孙翊如今最缺的便是时间。

自孙翊离开吴县以来,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吴县对如今江东境内山越情况的汇报。

虽然孙翊已经分布诸将,镇卫各郡,但山越的兵势越来越强,人马越来越多,各郡也只是堪堪自保而已。

吴县有张昭和周瑜的居中维持,暂时无忧,但那只是权宜之计,坚持不了多久的。

至于攻城,庐江郡的每个县都不太好啃,不说人马损耗,就这样一个一个攻过去,那要到猴年马月。

孙翊将吕范整理出的军情分别交予帐内的吕蒙、潘璋、徐盛等小将观看。

随后孙翊将期待的目光看向吕蒙这个历史上大放异彩的白衣都督。

吕蒙是孙策薨逝那日护送孙翊的人,孙翊那日就对起上了心,只是后面继位后事务太多,慢慢的将其暂时遗忘了。

后来孙翊想初步整顿中军,将军中小将统兵者比较少,兵马比较弱的的合并,以便整合兵权。

不料吕蒙得到这个消息后,怕自己这个别部司马被裁撤,便偷偷找关系赊来军器物资整顿军容,并且加紧操练所领部卒。

到了孙翊检阅那日,吕蒙的兵马阵列赫然,兵人练习,在一众小将所统的兵马当中,鹤立鸡群。

孙翊见之先是大悦,后来看到吕蒙部卒军装崭新,又想到吕蒙家贫,孙翊何等敏锐之人,一猜就知道了大概的缘由。

不过孙翊不动声色,借此时机夸赞吕蒙治军有方,将其调来了自己身边任用。

至于潘璋和徐盛原来都是孙翊亲卫中人,偶然之下孙翊发现了两人,言两人勇武,分别任为别部司马,留在身边随时听调。

孙翊的期待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,吕蒙见到整理出的军情后,眉头紧锁,而后将军情分别递给了潘璋和徐盛二人。

潘徐二小将看后也是脸露难色,沉默不语。

最后军情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孙翊的手里。

孙翊见吕蒙都无好的应对策略,心中感到失望。

果然,吕蒙现在还不是日后的白衣都督,现在有的只是急智而已。

吕范见帐内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压抑,斟酌了言语后,对孙翊进言道,“观那李术布置,各县分兵把守,又封锁了皖县旁的曾江,意图是固守不出。”

“我军兵只有一万,分兵则兵少,合兵攻一处则耗时日久,此次出征我军并未携带太多军粮,只够半月之用。”

“国内山越又越发势大了,君侯,我们退兵吧,等我们回去和程公三君先合兵一处,先把山越之患平息了,到时候再北进。”

吕范先把当下敌我双方态势汇总分析了下,冒着可能会引起孙翊发怒的风险,最后提出了眼下最中肯的建议。

听到吕范提出“退兵”之议,孙翊的眼神不自觉的黯淡了下。

先庐江,后山越是他基于对未来的考虑提出的平叛战略。

如今他率一万大军出征,入庐江未打一仗便退走,退走就意思着这个战略失败了,难道当初是真的异想天开了吗?

可是这个战略是得到周瑜支持的呀,说明这个战略有可取之处。

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是实施战略的最佳人选吧。

见孙翊丧然不语,潘璋坐不住了。

他出身贫寒,遇到孙翊之前只是一小小的伍长,是孙翊赏识他,拔擢他为别部司马,让他掌管五百兵马,如今更是特意许他帐内议事,这对他是莫大的看重。

知遇之恩,当以命报之。

北进是孙翊亲自带兵,不打一仗就灰溜溜退去,那就是对孙翊一种莫大的欺辱。

如今见孙翊被吕范这么“欺辱”,潘璋登时反驳道,“军粮不足可以叫丹阳郡送来,有了军粮吾等就可以等待战机,此次北进未必无功。”

听了潘璋的话,吕范顿时就发火了,对孙翊他言语之间还算客气,对潘璋可就没什么好脸色了,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北宋大法官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宋时从梦华录开始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堡宗别闹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朕乃一代圣君诸天大明联盟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