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战神沐英 > 第二章 少年的机遇

第二章 少年的机遇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早上,王沐走在村子里,迎面碰上了二墩,二墩在村子里是他最好的朋友,二墩笑着说“小沐,今天我们去村头河边抓鱼去,好不好?”

王沐摇摇头说:“我娘让我去后山砍菜,以后没工夫玩耍了。”

二墩问:“是不是家里很困难了?”

王沐说:“俺家全靠俺娘一人忙活,眼看冬天快到了,我去多砍点烧柴,补贴一下家用。”二墩看了王沐态度坚定,没得商量只得讪讪的走了。

王沐是一个男孩,母亲怀他8个月时,父亲因一场大祸去世。王沐出生后,一岁时,他娘找了个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卦,算命先生说他命里缺土、木、水,五行缺了三行,而且人家孩子头上只有一个漩,最多两个漩,王沐头上却有三个漩,算命先生掐着手指算了一会,直摇头,说:“这孩子命格太硬了,天生的克星,克父、克母、克身边的人,”算命先生连卦金都没收就离开了,算命先生的话,娘没有放在心上,儿子在娘心里永远是个宝。

王沐三岁,他娘找了个教书先生取名,教书先生就在纸上写下了王沐两个字,有水、有木,他娘问还缺土呢?先生说:王字里有土,王不缺土,王者更不缺土,封王必封土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所以王家不缺土。沐字还有另一层意思:沐浴新生,重新开始,脱胎换骨。

先生说:“别看他头上三个漩,教好了,将来会成大气候的”。

王沐从小身体特棒,体质超于常人家的孩子,力气特别大,一般同龄男孩都打不过他。

王家以前略有家业,他娘怀他时,他爹心痛他娘,总是买些人生燕窝之类的补品给他娘吃,导致王沐在娘肚子里就先天营养丰富,骨骼强壮。加上王沐天生活泼,爱蹦爱跳,养成了蛮横的性格,总喜欢抢人家小孩子的玩偶,抢过来后就扔一边不要了。比他年长、个高的孩子,他上去就动手动脚的,结果大孩子被吓的哇哇大哭,他却若无其事的在一边玩。

王沐10岁时,时逢乱世,家中缺男劳力,娘不想王沐缺少营养,慢慢的开始变卖家产,来维持生计,造成了家道衰落,现在全靠母亲帮人做针线、裁剪衣服,赚钱养家。

王沐上山砍柴,凑齐两小捆就担回家,小小年纪,干起活来比大孩子都要强几分。

这天下午,担着柴担回到家里,二墩推门进来,说:“小沐,我被人打了。”

王沐抬头一看,二墩一只眼都青了,脸也是肿的,就问:“在哪里?对方几个人?”

二墩说:“在村外山口处,共三个,有个癞子力气大点,其他两个我能对付。”

王沐到后屋水缸里舀了瓢水,边喝边说:“马上就去,干完了就回,别让俺娘知道了。”

二人出了村口,直奔村口,三人还在,站在那里吃窝头,说笑着。

癞子看到二墩,对身边两小子说:“看来,这家伙还没打服气啊,又来讨打了?”两个男孩子也怪声的笑了起来。

王沐二话不说冲向癞子,到癞子身前时,冲着癞子的胃部就是狠狠的一拳,癞子马上腰弓的像个虾米,倒在地上,痛的说不出话来,吃进胃里的食物都吐了出来。

王沐打架是讲究方法的,这也是因为弱小,经常受欺负,经常跟人干仗,琢磨出的经验,癞子个子比他高,硬干肯定吃亏。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,必须一击干倒。

王沐冷眼看着另两个男孩,说:“不服气就上啊,”两男孩子相互看了一眼,撒腿就跑了。

王沐也不追,反而蹲下,一只腿压在癞子的腰上,一只手抓住癞子的头发,大声说:“还敢欺负我兄弟吗?”

癞子眼泪都疼出来了,连声说:“再也不敢了,再也不敢了”。王沐站起身说:“记住你今天说的话,再有下次就他妈废了你,滚!”癞子爬起来向山外跑去。

两人回到村子里,王沐说:“你回家吧,别让我娘看见了你的伤,知道咱们去打架了。”

这天,王沐一早就拿着砍刀和绳子上山了,山里的规矩,砍柴只能砍大树下部的树枝和灌木丛,不能砍小树苗和树主干。由于附近的的灌木被打柴的砍得差不多了,王沐上山后就直奔后山,找到大片的灌木林开始砍伐,不多会,一小担烧柴就捆绑好了,正准备挑下山。

旁边传来了一个声音:“小家伙,过来。”王沐回头一看,高处山坡的一块巨石上,站着一个老者,老者身材匀称,面相清癯,一双眼睛有神,老者向他招手。

王沐放下柴担,沿着山坡走了过去,老者从巨石上下来,站在王沐身边看着王沐,王沐也在看着老者:“老爷爷,你叫我有事吗?”

老者说:“我看你小小年纪劲力很大,只是不懂得力气使用的技巧,就是说,只会蛮力,不懂得借力打力”。

王沐歪着脑袋说:“不就是砍树吗?还要什么借力?”

老者说:“蛮力的使用是很费体力的,如果你会借力打力,你就会很轻松的,比方说,如果是跟人打架,你打一个人完全没问题,如果对方是几个人,甚至更多的人,你体力就跟不上了,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自己的体力充足,明白吗?”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干宋朕乃一代圣君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谍影凌云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混在洪武当咸鱼大唐: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北宋大法官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