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悬疑推理 > 我真没想盗墓啊 > 第32章:地龙之脉(求推荐票)

第32章:地龙之脉(求推荐票)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许天川侃侃而谈,所说的每一句话,甚至是每一个字都被所有人信服,包括杨振川和焦三。

甚至是刚才说风凉话的绝尘长老。

所以许天川对帛书的这番解读也就像是一记耳光,‘啪叽’一声打在了绝尘长老的脸上,让绝尘长老的老脸一红,虽然心里不爽,但又不得不佩服。

“公元前200年发生的大地震,这么多年的历史该怎么找,帛书上没有记载具体位置吗?”墨钏麟看着许天川皱眉问道。

许天川耸了耸肩:“如果古人把具体的造墓地点都写明在这帛书上,恐怕那座墓现在都已经变成盗墓贼旅游观光的打卡地了。”

许天川中间故意来了个大喘气,然后又接着往下说道:“不过我们也不用找,早在几年前我就查过相关的史料,公元前200发生的那场大地震规模非常大,所以很多史料和野史上都有相关的记载,当时那场大地震的震中地区就在现在的汝县一带,帛书上记载的山川移貌,河流改道,指的就是现在的伏牛山!所以这个西楚古墓的大概位置就在这个伏牛山!”

许天川说的斩钉截铁,现场的所有人也全部都没有疑义。

绝尘长老更是半个屁都没有再放一下,因为绝尘长老从许天川的这番话中实在找不出任何的毛病。

“那咱们现在就出发,去伏牛山!”

既然大致的方向位置已经确定,墨钏麟决定即刻动身。

因为许天川‘开局’就秀了一把,所以自然成了团队中的核心之一,这一点不会有人有任何的疑义。

伏牛山距离洛阳城也不算太远,大概有五十多公里的路程。

两天后。

大队人马和八辆马车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伏牛山脚下。

伏牛山是秦岭东段的一条支脉,西北至东南的走向,全长四百多公里,平均海拔一千米,有三大主峰,分别为鸡角尖、玉皇顶和老君山,其中鸡角尖的最高海拔为两千米,是伏牛山的最高峰。

虽然现在已经是深秋季节,但伏牛山仍旧一片翠绿之景,并且植被茂密。

站在伏牛山的脚下,昂头可见山上云雾缭绕,三大主峰更是直插云霄,威严耸立,直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。

毕竟在这个年代,没有过度的资源开发,这伏牛山也算是半个原始森林,山岭里的飞禽走兽肯定是很多。

因为此时已经是下午,又没有确定古墓的位置,就算是再怎么猴急,也不可贸然进山。

也正好在伏牛山的山脚下有一个村庄,墨钏麟提议先伪装成商贩,暂住进村子里歇脚,也正好可以再研究一下,这古墓在伏牛山的具体位置。

现在虽然凭借着记载着灾变的帛书找到了古墓的大概方位。

但是古墓的具体准确位置,还需要解析猜透另外记载着天象和四运的帛书。

否则的话,在这全长四百余公里的伏牛山,想要找到古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。

这伏牛山脚下的村庄就叫做伏牛村,村子里的人要比许天川想象中的还要热情。

当然了,这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墨钏麟的出手阔绰,十块大洋足够他们农户一整年的收入了。

中医讲究望闻问切,盗墓贼同样也有一套望闻问切的独门绝技,其中这个‘问’就是跟当地一些年长的居民攀谈讲古,问一些有利于寻找古墓的历史信息,或者是山里的一些不寻常之处。

所以在安置好住处后,墨钏麟到伏牛村逛了一圈儿,在村子里找些年长的老人过去攀谈。

一直到天完全黑下来,墨钏麟才从外面回来。

屋内,许天川和绝尘长老,还有杨振川和焦三四人围着桌子而坐,桌子上点着煤油灯,放着三张帛书。

许天川看墨钏麟耷拉着脑袋的从外面回来,看样子肯定是没问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。

“墨掌柜,怎么样?”

杨振川看着从外面回来的墨钏麟第一个开口问道。

墨钏麟摇了摇头:“这村子里砍柴的樵夫和猎户倒是不少,也经常进往伏牛山,但基本上都是当天去当天回,没有怎么深入过,也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,村子里的老人也没听说他们当地出过什么大官儿。”

许天川接过墨钏麟的话,笑道:“一切都在预料之内,这个坑儿极其隐秘,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发现的,而且还是在公元前200年,中间隔了几千年,就算是千年的王八也未必会知道这里的古历史。”

一旁的杨振川瞥了许天川一眼,感觉许天川这是在说风凉话,顿时不爽的反斥道:“那你说,接下来我们该往哪个方向找?”

“找到伏牛山的地龙之脉!帛书上写的很清楚,古墓造在了地龙之脉的龙首位置!”

杨振川的话被接了回去,但说话的不是许天川,而是一直沉默的绝尘长老。

许天川看着绝尘长老笑了笑,既然他想刷一波存在感的话,那就让他来装逼吧。

“尘大师,这个我们都知道,天川也都已经说了,可关键是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伏牛山的地龙之脉?”

墨钏麟在其后表情认真的看着绝尘长老探问道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怪异复苏:你管这叫正经科普?!我把自己养成了主角解构诡异科普诡异:你管这叫学习主播?!大仙从不平A神秘复苏之最强BOSS开局养了九年的猫要变身了不装了,我老婆是精绝女王九叔之茅山真传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