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扶乱唐 > 第598章 以史为鉴

第598章 以史为鉴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李氏家族出自北周陇西贵族,在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代,为了保持政权竞争力,这些人世代享受最顶级的教育,还饱受权贵圈政治、文化的熏陶,其个人水平,远非后世一些白手起家的帝王家族所能比拟。在太原起兵前,刘文静就曾向他人夸赞李世民“豁达类汉高,神武同魏祖,年虽少,命世才也”,往大了说就是像刘邦和曹操,这正是李世民天生的优势。

华夏古代亲自打江山的皇帝不少,但像李世民这样从头至尾亲临第一线的比较罕见。他年仅十六岁时,应征救援落入突厥包围圈的杨广;其后跟随父亲镇守太原,多年与突厥铁骑对抗。

而在太原起兵后,那些对大唐至关重要的血战,基本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,比如西进长安途中血战宋老生,平定曾让唐军吃了大亏的西秦薛氏父子,击败刘武周、收复太原,血战虎牢关、一战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,讨伐刘黑闼等等,在这些战斗中,他几乎每次都在第一线冲杀,甚至多次差点踏进鬼门关。

所以抛开了他的性格和六亲不认的小步伐,还是没有太多黑点的。

而在李倓看来,从他和李世民都是一个皇帝的角度上来看的话,在冷兵器时代,多年冲杀在第一线,看尽人头滚滚、血流成河,对人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。饱尝战争艰辛的李世民,深知创业的艰难,也与那些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感同身受,并建立起一定的战友情谊。这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李世民从来没有架空、屠杀功臣,因为他自己就是功臣中的一员;同时,正是因为深知打天下的不易,他才有听取意见、任人唯贤的主动性。

因此,李倓得出的结论是贞观年间的和谐君臣关系,主要得益于李世民的个人经历。而后世的其他帝王,很少有他这种从战场中浴血奋战成长起来的阅历。

当初李世民鼓动自己的老爹李渊太原起兵,正是看准了杨广失道、天下大乱;而其后跟随他们的朝廷文武,大部分是隋朝的旧臣,以及收编自各路起义军。

身为乱世的亲历者,初唐君臣对于统治失序带来的巨大浩劫有着深刻体会。在登基之后,李世民时常与那些隋朝老臣交流,探讨杨广为什么会败坏他父亲杨坚留下的雄厚基业。

隋炀帝为何会失败?原因固然有方方面面,但李倓倒是也分析了不少,毕竟跟他所在的这个时候这些事也没过去太长的时间,这与他凭借个人出众才华、刚愎自用脱不了干系。

当年李世民时常阅读杨广的书作《隋炀帝集》,看完后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惑:“看他的文章,处处包含着尧舜之道,但为啥行桀纣之事?”

而那些隋朝旧臣们的口径则很一致:“依仗才华,刚愎自用,不听人言。犯了错误自己却茫然不知。”也正是因为如此,李世民才不禁感慨:“前事不远,吾属之师也”,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”这句名言也是由此总结而来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谍影凌云诸天大明联盟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?大唐:安西最后一个信使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北宋大法官朕乃一代圣君宋时从梦华录开始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