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惊世嫡女:这位公子我罩了 > 第三百零一章 别有洞天

第三百零一章 别有洞天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“先是二十多人,我们打了一架,都损兵折将,但第二天成将军那边又是差遣了二十人过来,因此他们的人还是比我们的多。”

沈星肃陷入了沉思。

“请主公示下,偷袭他们吗?”那家丁模样的人似乎很喜欢打架,沈星肃指了指远方,“智取吧!你们都能散开这一群人交给我了。”

当天,乔安他们寻找到了一个熔岩洞里,在这熔岩洞里,乔安看到了不久前有人做过饭的痕迹,也看到石板上有药末和一些干枯的草药。

“他来过这里,对吗?你看,这是疗伤的药,这是让她吃过的东西,一定是他!一定是他啊!”乔安惊喜的将证据陈列在桌上,示意沈星肃过来看看。

其实,李仲宣失踪后,沈星肃的人也在找,但却并没有什么收获,此刻看到乔安这惊喜的神态,沈星肃也认真观察了一下。

“有可能就是他,我们应该重点在这里找一找。”

隔日,一大清早乔安就起来了。

尽管春寒料峭,尽管她没有休息好,但今天,她非常兴奋。

“我们到上面去找还是下面去呢?”乔安站在原地认真的思考,化身为一个遇难之人。

她在想,当自己遇到劫难逃命的最佳选择,是该去上游还是下游。

“你说,他究竟会去上游还是下游。”乔安有点吃不准,眸光落在沈星肃身上。

“按道理说,应该到上游去,毕竟永宁县地处上游,但我断他去了下游,因为他知道搜救的官兵一定都撤到下游了。”道理的确如此。

沈乔安深以为然,两人到下游去找,其实,他们已和李仲宣曾经选择的方向背道而驰了。

李仲宣辨认清楚路径后,第一时间折返到永宁县去,他需要将自己生还的消息带回去,他知道即便是士兵们倾巢而动都在寻找他,但毕竟还有人留在中军帐。

这是军队里的规则,主帅无故不离中军帐。

乔安和沈星肃朝着下游去,他们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人类到来过的痕迹,有砸碎的虎骨草,有吃过的一些食物残渣,看起来距离真相已近在咫尺了。

今日他们马不停蹄赶路,朝着下游搜寻了一天,但除了各种痕迹历历在目,却不见李仲宣本人。

“天黑了,休息休息。”沈星肃安抚乔安,其实沈乔安一点都不想休息。

“夜晚这里可能有什么野兽呢,我们大不了明天早早的起来就去寻找,今日就到此为止了吧。”原来沈星肃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。

乔安和沈星肃找到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溶洞,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休息。

半夜三更,沈星肃忽而醒了过来,他蹑手蹑脚起身靠近了乔安,点了乔安的睡穴,这么一来,他想要做什么都可为所欲为了。

他盯着乔安那月白的面庞看了看,有点情难自已,心门打开,好像一只邪恶的魔鬼正在张牙舞爪的出来,他的手伸到了乔安的脖子下。

但就在此刻,他克制了自己的欲望,将滑落下来的斗篷拉起来点儿,盖在了沈乔安的身上。

他从洞穴里出来,模仿布谷鸟叫了两声,很快,旁边的竹木里也有了布谷鸟的叫声,跟着,竹木晃动,一个属下出现在了他的面前。

“今日消灭了几个?”沈星肃眼神很严肃,这个沈星肃和白日里那谦谦君子的模样大相径庭。

“后面还有五六个人,我们今日用陷阱杀了人三个。”那人阴测测道。

“不要和他们正面交锋,用手段就好,明日相机行事。”沈星肃压低声音和那人交代了两句什么,那人点点头,飘然离开了。

来的快,去的更快。

等那人消失后,沈星肃重新回到洞穴里,他观察乔安,发觉她完全没有醒过来,这才放心了不少。

乔安惦念李仲宣的生死,不过睡了两个更次,就起来了,东边的启明星明亮好像一盏灯似的。

“怎么,这么早就找他去?”看到沈乔安迷迷糊糊起身,洞口的沈星肃一骨碌也起来了。

“我们需要尽快的找到他,尽快!”乔安折断了一根木棍做手杖,到外面去了,她一边走,一边寻找李仲宣留下的蛛丝马迹。

他们顺着那些痕迹追踪,没有一会儿工夫就看到了一个溶洞。

黄河水势好大磅礴,在黄河下游有很多溶洞,沈乔安看到洞穴外的沙粒上有很多脚印的痕迹,她惊喜的叫着李仲宣的名字,拔足狂奔进入了洞穴。

“李仲宣!李仲宣!”

但乔安忽而看到洞穴里有几个黑衣人,那几个人显然已经在这里埋伏了很久了,看到沈乔安进来,他们闪电一般的出手,和乔丹打斗起来。

那几个人是练家子,武功高强的很,他们的手法迅疾无伦,沈乔安只感觉四面八方都是人,前后左右都是手。

“沈星肃!救命啊!”

乔安呼救,洞穴外的沈星肃却迟迟没有进来,就在沈乔安基本上快要招架不住的刹那,沈星肃从外面风卷残云一般的进入了洞穴。

沈星肃很快和那几个人打斗起来,乔安协助沈星肃,但就在乔安分神的一刹那,有人一个掌刀落在了乔安的脖颈上,她哀鸣了一声,软软的倒在了地上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谍影凌云诸天大明联盟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?大唐:安西最后一个信使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北宋大法官朕乃一代圣君宋时从梦华录开始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
返回顶部